新散文网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 心花心果

    很少去思索快乐产生的源泉,我只是简单地重复着自己的快乐,在不断的创造与享受里体味着快乐,得到了便得到了,失去了也不强求着去懊恼。把自己的快乐与人分享,我得到了满堂的笑声,把自己的痛苦让风儿带走,我依然可以微笑着转身。没有美丽的容颜,也不敢哗……

  • 最后的念卷人


    年届84岁的郑殿有老人,这几年一直病卧在床,以至渐渐言语不清,思维时而清晰时而散乱。但一提起《酒泉宝卷》、念卷唱经的事,老人便两眼炯炯、情绪激动,嗓音很大、含糊可辨的话语滔滔不绝。2006年,《酒泉宝卷》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

  • 心灵深处的呢喃私语

    〔原创〕心灵深处的呢喃私语夜色深深,今晚的夜好美、好美。一轮明月照着大地,天灰蓝蓝的,没有一丝污尘,一切万物都在沐浴着月光的温暖和皎洁。此时此刻的我,品着一杯淡淡的清茶,听着你我喜爱的音乐,蜷缩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的想你。此时此刻的你,也在……

  • 一抹梅红染苍穹

    几天前,听岳母说吴山脚下的梅花开了,而且开得很繁盛。次日,又从友人博客中得到凤山梅园梅花含苞欲放的消息,便滋生出想去看梅的冲动。遗憾的是,几日来抽不出时间,心中被急切和焦灼的心绪充盈着。三八节那天,我仍惦记着看梅花的事。先去吴山脚下,想欣赏……

  • 吴侬软语苏州话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7 编辑

      2008年的时候,就有消息报道好听的苏州话将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方言,并被永久保存。这也意味着无论再过多久,人们都能听到最地道的苏……

  • [原创] 十月的新娘


    十月的新娘梦里,我又迷失在那片美丽的胡杨林里了,我被金黄的叶子覆盖了,我在温暖与幸福的眩晕里有点窒息的茫然。醒来,打开台灯,梦境里的辉煌与灯光淡淡的昏黄把自己温柔地笼罩。我才知道,有些风景,也许一生邂逅一次,那就是生命中永恒的风景了。在温……

  • [原创] 春天的原野《外三章》

    春天的原野春天,象个羞涩的姑娘,突然绽露出她的俊俏,显露出她的蓬勃,季节刚过了清明,离谷雨还有好几天。一场春雨过后,我走在春风荡漾的农历三月里,泗河里的流水淙淙,蒲草已经露出尖尖的绿杆,细细的芦苇也从枯萎的老杆底部窜出扎把有余,一切都显露出……

  • [原创]河西名山

    河西走廊有一山,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名扬天下,而今更以奇特的山景吸引着四方游人。这山叫焉支山。焉支山出名,始自西汉。那时匈奴盘据河西,阻塞西域通道。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大军征战河西,直抵焉支山下,几番鏖战,逐匈奴于大漠之北。于是就有了匈奴那……

  • [成长系列4]艰难抉择之 :两次弃读

    第一次,高考之后弃复读。 不会忘记高考最终落败的情景。之前我抱定必胜的信念,众人和老师寄以厚望,却终仍为惨败。这让我一下迭入理想命运的低谷。当时我拿到最后的考分单时,竟傻眼了,说什么想什么都多余,只得速离学校,让不停地走动来平抑我伤感的内心……

  • 我的小学之三——松鸦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46 编辑

    松 鸦松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听我的同学三牛子说,松鸦大小如喜鹊,通体乌黑。我们怀疑是老鸹。三牛子拍着胸脯向我们保……

  • 白马,白马


    白马,白马
    武俊岭好多年以前,在我的想象里,洛阳的白马寺应该山门朝东。这自然源于佛教东来、西天取经的知识储存。真的到了白马寺,我才知道弄错了:原来山门是朝南的。来到白马寺山门之前,首先看见两侧各有一匹石马。这石马,虽然是宋代的产物、近千年……

  • 从《北方的河》到《荒芜英雄路》

    从《北方的河》到《荒芜英雄路》_我所读到的张承志 徐淑红阅读张承志是从《北方的河》开始的。当然在读到这本小说前我早已听过他的名字。《北方的河》的内容提要就吸引了我,正合我当时单纯而满怀雄心壮志的我的心境,我是带着心向往之的激动去读它的。但事……

  • 姐夫的遗言

    翻捡姐夫的遗物,安全帽的里面衬着一张油渍斑斑的旧报纸,上面用号笔写着:王平安,男,48岁,甘肃人,这样几个歪歪扭扭的字。姐夫的名字叫平安,是他的父母希望他一生都能平平安安的,无灾无祸、无苦无难,不要像老一辈人一样,是在苦难深重和灾祸连绵之中……

  • 走进拾荒者世界


    本色生活系列之四:走进拾荒者世界(散文)■ 文/于文华离风花雪月的故事最遥远,离本色自然生活最贴近。为了家人的日子过得尽可能好些,为了子女的前程像城里人一样光明,为了自己老的不能动弹时无后顾之忧,骑着自行车,踏着三轮车(电动、脚踏),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