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 不要折断天使的翅膀

    不要折断天使的翅膀“咚咚”的敲门声,伴着稚嫩的童声:“涵儿……”,是燕儿的声音,我还纳闷,燕儿好久没来了呢,我还没来得及反应,涵儿已经连蹦带跳的冲出去了。燕儿,女儿的玩伴,也八岁了,个子却比女儿矮一头,我想不该是遗传的原因,大概是营养不良吧……

  • 家园

    天气很热,默默一个人在家,四肢慵懒,神情倦怠,将自己缩成一团窝在电脑椅上。电脑屏幕上QQ里的头像是亮着的,尽管默默没有聊天的欲望,她还是习惯性的打开它,就当是作伴。想起网络里的人,默默百感交集。恍惚间,那个鲜活的人影从屏幕里走出来。 他叫……

  • 花想衣裳云想容 赵文珺

    云想衣裳花想容赵文珺在这个世界上男人与女人最为不同的可能就是对待衣服的态度了。一个男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女人们穿梭在衣服店铺之中的时候的那一种愉悦的感觉和获得一件漂亮的衣服时候对镜着装时的那一种幸福、满足与快乐。衣服之于男人也许只是遮体御寒……

  • 滇南纪行之四

    墨江今昔汽车进入墨江县境内。这里的群山除了偶尔见到几片灌木丛就是小草稀疏的荒山了。人烟稀少,梯田罕见,林木绝迹。这个坐落在哀牢山深处,北回归线从县城穿越而过的小县,我早闻其名。墨江土地贫瘠但盛产黄金,因此虽不富裕,但尚可度日。可是在史无前例……

  • 打开另一片天空/梅林


    打开另一片天空
    梅林以前在乡下学校任教,我住在校园里面。每到放寒假时,学生走了,大部分教师也要回父母家去过年,热闹的校园就一下子冷清了。同事们遇到我,会关心地问一声:“你们一家,什么时候回去?”每当他们这样问时,我都会有些伤感,因为父母早……

  • 陌上花开,幸福的味道袭来

    一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田间小路上的各种花开了、草和叶子都绿了,桃花艳丽、梨花洁白、野花绚烂,杨柳依依,大自然处处是色彩缤纷,此时此景,身心不由得轻爽起来,几许浪漫袭上心头。“三月风情陌上花”、“陌上花开缓缓归”,优美的诗句似乎随风从天边飘来……

  • 那些沉默不语的庄稼们之:红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4 编辑

    红薯据说红薯原产于南美洲,16世纪由菲律宾和越南等地传入我国。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前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的“高……

  • 高粱般的女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34 编辑

    高粱般的女子生命并不卑微,心灵才会卑微。从来卑微是女子。萧红说过女人的天空是低的。女子堪怜。走在一起,总是看衣服的款样,皮肤的色差,神采的明暗,多少有一……

  • 给湖边那个“被游记”的孩子


    给湖边那个“被游记”的孩子坐在下车门边的座位上,我当时只在埋头自己的事情,车一停,一个响亮如号角般的女声响着,“后面有座位,跟我来……”,略一抬头,女司令率领一行,约五六人的队伍,从中间过道上走来。“你说啊,就说,麻烦一下,我坐到里面去………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一朵雨做的云
    云的心里全都是雨
    滴滴全都是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一朵雨做的云
    云在风里伤透了心
    不知又将吹向哪儿去......春日,云淡风轻。浅浅的绿意,暖暖的悦目,细细的丝雨,柔柔的香风,花天因她斑斓,春地仰她滋润,熏风中……

  • 一卓的新的老朋友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2 编辑

    一卓的新的老朋友爸爸,子寒能往咱们屋里来玩吗?一卓怯生生的问,一脸的期待。我看着他,略顿一下,说:能。他就马上兴高采烈的招呼道:子寒,我爸爸说能!进来吧……

  • 黑夜的星光

    阴雨绵绵,天和地像裹在雾中,容易让人看不清方向。我坐在蒲团上帮母亲碎玉米,其实我很想干锥玉米的活计,可她怕尖利的锥子伤到我的手,说什么也不肯让我干。她的职责是把整个的玉米用锥子锥出几道缝儿来,我则负责把剩下的玉米粒给搓下来好晾晒入仓,玉米瓤……

  • 坚硬的土地

    坚硬的土地 天疆几乎在它到达的同一时刻,旷野的泥土就改变了初始的姿态。我的向往明显带着朴质的泥土气息,而这里拒绝裸露。多重的复构都建立在城市的外表,所以,才须经过精细地打磨,仔细地包装,让它组成一个立体的结构。高高地……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0 编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做女孩儿的时候,有一年在清浦区和平镇上的一所学校教书,遇到一个老太太,她是我们学校校长的老母亲,八十多岁了,冬天里每天早上端着一把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