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 江南遗韵

    江南遗韵提到江南,总是让人联想到才子佳人,小桥流水,那悲欢离合,那丝丝情感会跃然纸上,催人泪下。人是感情丰富的另类动物,只有人才能写就千古绝唱,在江南总能触发人的生活激情和深深留恋。在鲜花盛开的岸边,望断千里帆影,那是溶画于诗中,诗总是在美……

  • 年关,年关

    过年对我来言,更适合用“年关”这个词。是的,真可以用一道“关”来形容。母亲在的时候,春节总是充满祥和,虽然祖父对食物过分节俭,父亲又时不时地闹上几场,但我们无疑还是快乐的。跟在大人的后面忙乱着,让自己参与到迎新年的每一项“工作”中,买年画、……

  • 过年,是我们对岁月打的一个立正(二稿)

    天下熙熙,皆为年来;天下攘攘,皆为年往。这年啊,数着数着,说着说着,就真的又来了!年前的日子,一天紧着一天,像一场匆忙的,身不由已地被驱使着的奔跑。我们就这样忐忑奔向一个共同的年景儿。先是,近年情怯,在一种莫名的期待中,我们紧张地忙碌着,焦……

  • 瓦上烟

    瓦上烟康乔华瓦上烟在屋顶上空袅袅升腾的时候,整个村庄就生动起来,这时,村巷、屋瓦以及乡野田园仿佛都有了炊烟的味道。那些屋瓦上散开的炊烟宁静、轻盈而又飘缈,渲染出村庄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气质是在炊烟的动与屋瓦的静中显现出来的。之后,随着炊烟的……

  • 早春行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51 编辑

      早春行作为入村的贫困户调查员,我和同事这段时间下乡走访困难户,来到我们蹲点包扶的村——正白旗四屯。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村,村内的主要街道已是沙石路,……

  • 年·事

    年·事年是时令,年是情感,年也是个时间单位。从时令上看,这年的日子也是周而复始,365天后又是一轮回;从情感上看,不同的年龄,对年的体验也就不同;时间单位上的年,则不必详细解释,午夜后的钟声一响,每个人又长了一岁。年是鞭炮,年是春联,年是一……

  • 回乡,已经找不到归宿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5 编辑

    1 秋风把一枝残叶吹送到我脸上,然后又掉在地上。四岁的儿子跟在身边,捡起来笑着问我:这是乡里的树叶吧,爸爸?我笑着反问儿子:乡里的树叶和城里的树叶有区别……

  • 母亲

    思念如风,在黑夜穿行。那一点点微弱的星光,已然穿透了我的五脏六腑。而我,在黑夜里行走。像那一缕没有脚的风,在五月。五月的这个夜里,我想起了母亲。翻着日历的手如同机械,一页页的揭着。我没有感觉,便像我逝去的有限年华,我的未来永远是一个未知数。……

  • 三位活佛的行佛历程

    三位活佛的行佛历程他们是纳西族佛教史上的三位教主级别的活佛,即后来的江地十三大寺及一百余座分寺的总教主(当年,木氏土司向噶玛巴承诺,在江地建寺一百零八座)。这是一段纳西人不该忘却的历史,因为,这也是我们的骄傲,尤其在信仰日渐淡泊的今天,我们……

  • 岁月如水沧桑随意(散文)


    《岁月如水,沧桑随意》文~流水寒寒
    当一个人感知,岁月如水,凉薄自知的时候,那么岁月的风霜也就染白了你的鬓角。
    那些所经历过的,辛酸苦辣,悲欢离合,在身心,在脸庞,逐渐会孕育出一团饱经沧桑的颜色。
    尽管壮志未酬,尽管,世事多艰,沸腾的心胸……

  • “五行”里的剑川

    “五行”里的剑川吴安臣/文一 大理向北,可以抵达地理意义上的剑川,从心灵出发方可攀援灵魂意义上的剑川。假如仅只为游山玩水,不愿从思想深处来解读剑川,那么你将永远无法真正认识她。因为单从表面看,剑川真是没什么可称奇的地方。这座处于大理与丽江……

  • 刘叔

    刘叔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刘叔,是我今生永远无法忘怀的人。他是父亲单位的一个同事,个子不高,模样也不出众,就是这样一位普通人,却有一颗质朴善良的心。 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后父亲偷偷把我接到单位去玩儿,平时都是母亲下班后亲自去接……

  • 白色之蛊

    白色之蛊墙壁白得瘆人,极像惨白的脸庞。住进来的人,像极了一只只落魄的困兽,中规中矩地令医生决绝地以医疗器械代替望闻问切进行宏观、微观的透视。输液管把药水和道义传递向全身,蜷缩的状如困兽的躯体里,涌动着希望和微凉的液体。一场正与邪的角逐,在医……

  • 王仁裕,礼县斩龙村的魂(原创首发)

    王仁裕,礼县斩龙村的魂(原创首发)文/雏燕我最早知道王仁裕,是得益于读到张星先生在《陇苗》上发表的《王仁裕轶事》,那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算起来至少有三十多年了,从此王仁裕的名字就印在我心里。王仁裕,礼县的骄傲!记得一次在街上旧书摊前,在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