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 一棵春天的柳


    一棵春天的柳一棵柳长在春天的河滩。风烛残年。嶙峋的树皮褶皱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顺路河风里,舒展的枝条不急不缓地颤抖出岁月悠长的音韵。河水不深,清澈见底,清晰的水草在河里来回蠕动。河水发千古之幽情,静静地从西向东流,在春天的暖阳下,映射出淡……

  • 土房老屋故园情(修改稿)

    在我们温馨的城市单元楼里,我在和父母的一次闲聊中,说起了老家闲置的房屋,曾经有人有购买我家老屋的意向。我们每个人都在各抒己见,热烈地讨论着老屋是否该卖这个让人难以定夺的内容。最后的结论是,父母在天气转暖的时候,还要经常回老家小住一段时间,老……

  • 行走的麦子

    行走的麦子父亲是大地上行走的麦子——这一论断是父亲死后我突然悟到的。而父亲走后的一段时期更让我觉得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要遭受一些苦难,唯有这样你才会把这个世界看个通透,才能把自己的灵魂称出重量。父亲活着的时候,我也经常思考有关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 [原创] 一个人的灯火

    1 灯   夜,是乡村的夜。点燃一盏灯,或洋油或棉油豆油的那种,也可能是一只猪或羊的蹄夹,里面塞上一点点羊油或猪油。于是,夜便亮了,照着影子,影影绰绰,走出了家门。 胡同里很黑,一只碾子停泊在四爷家门口。有人坐时,常传来三两声重重的咳,然后……

  • 婆婆

    婆婆是个好人,她心地善良,为人直率,是九个孩子的母亲,一生辛劳,苦巴苦业的把孩子们都拉扯大,可是她却……唉…… 婆婆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可是老人家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可见,尤其她那几滴清凉的泪水,时常滴在我的心头,清凉淒寂,丝丝的回肠,荡荡的……

  • 麦子回村的日子

    六月里,一阵雷雨之后,彩虹挂在村庄的上空,在山里等的焦急的麦子成熟了,踮起脚尖向村里张望,就像渴望回娘家的出嫁的闺女。呆在大杨树枝头的高音喇叭,就像喜鹊一样叫了,没有唱《红灯记》,也没有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传来的是队长粗哑的的声音:“各家……

  • 家 住 升 金 湖 畔[原创]

    家 住 升 金 湖 畔□王庆云升金湖的美,我似乎找不到恰当的词句来描绘她。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升金湖就像一位沉鱼落雁的美女,齐全的和谐归于一身,完整的美均匀着通体。当你划着小舟在湖中游荡,就会像进入了伊甸园,那个浮卧与佯睡在心底的……

  • [原创] 留些善良给别人


    留些善良给别人我去一家小商店买鸡蛋。在往袋子里装的时候,不小心磕坏了一个。我对老板说,是我不小心弄坏的,把这个给单装一下,还是算我的。胖胖的女老板说,没关系,没关系。放一边好了。一会中午饭我就把它吃掉。反正鸡蛋总要打坏了才能吃的,呵呵。我……

  • [原创] 铜锅重拾

    一锤锤敲打溶进了浓浓乡情,一朵朵火焰烧出了古古民风。星云湖畔,抚仙湖边,一个铜锅,几碗湖水,鲜活的游鱼便长久地在食客唇间留下绕舌余香。笑意写在脸上,满意溢出眼眶,而心里,千回百转的还有铜锅煮鱼厚重的源远流长。从李家山的青铜牛虎铜案到滩边湖畔……

  • 哺悟(外一章)[原创]

    李晓春:文背着父亲走一生“电话闹钟”我在不久前的一篇小文章里这样形容父亲。父亲总时在每天早上6时,用五下电话铃声提醒我的女儿茜起床上学,几年间从未间断过。父亲已是69岁高龄了,而且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体质孱弱,但这只电话闹钟从来没误过时,就……

  • [原创] 守望草原的天空(散文诗三章)

    悸动草原的歌谣是谁用想象的双翼贴近季风的飞翔?宁静的草地被一种褐绿色定格成亘古的油画,萨克斯的余音依旧回荡在优雅的笛韵中,打马而过的村庄被无限的温情浓缩出一片撩人情怀的景致。许是晨曦中的曙光勾勒了阳光下最初的追逐,要不,这晶莹的露珠怎么会把……

  • [原创] 从池莉小说看现代的爱情婚姻

    爱情,向来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题材,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情乐章,不知有多少读者被文学作品中的爱情,特别是爱情悲剧所打动,甚而成为自己生活的参照。而池莉的小说能够拥有广大的读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

  • [原创]希 望

    希望 新芽萌发,春暖花开,惊蜇打马到来,春天也开始了新的旅程,而希望也旋即升腾。立春。雨水。惊蜇…… 每年农历3月5日到6日,一年24节气中的“惊蜇”。这天冬眠的动物被春雷的乍响惊醒,地热刺破冰封的尘土,暖融融的睁开眼。庄户人便也如动物般从……

  • [原创] 宽定之死

    夏天的夜里已经很安静了,苦了一天的人们,磨了镰,把冰筋绳平展展的放在南墙跟,含一口凉水,用力喷均匀在冰盘绳上。然后自己又喝的口,嘴角还挂着水珠,用还粘着泥的手一抹嘴,到炕上一倒,睡觉了。在夏收的农村夜晚,家家都有相似的经历与入睡前的过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