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 往事回眸(三)葱香里的母爱

    往事回眸(三)葱香里的母爱(原创)小时侯我不喜欢吃葱花,吃菜时永远把葱花挑出去,米粒大小的葱花也逃不过我的眼睛,尽管母亲总是给讲吃大葱有好处,我还是不能接受,每逢吃饺子的时候我怕吃到葱花,就把饺子馅都剥出来,光吃皮,对此母亲并没有勉强我改掉……

  • [分享] 因你的参与而精彩——春夜听雨版举行就会员文章进行评论的活动

    为活跃版面气氛,增进会员彼此间的了解,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论坛开放性的特点,促进大家讨论和学习,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经中财管理层同意,春夜听雨版四位版主商量决定,于下周一(9月3日)开始,每周置顶一篇发表于春夜的散文(无论加精与否均可)进……

  • 在城里过年

    年前一直忙!早上给学生补课,下午去驾校学车,晚上备课打印资料……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直到腊月25才抽空回老家接母亲来城里过年。城里的年味比乡里浓得多,也热闹得多。汉中的好几条街上都挂了一长溜的红灯笼,每一家商店都吆喝着大甩卖,每一家超……

  • 他终于结婚了

    新郎说:“我今天终于结婚了”,语气因激动而显得有些结巴。台下掌声雷动,对于一个毕业十五年才赶上当新郎的他,无疑这是最出彩的演说。新娘在一旁娇艳妩媚地盛开,美丽而大气的五官在精心的妆容下愈显风姿。在主持人的引导与诱导下,进行着古老的仪式,台下……

  • 祖国,你好——献给祖国六十华诞的赞歌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3 编辑

    祖国,你好——献给祖国六十华诞的赞歌 【文/太和五中 张奇】问苍茫大地?是什么,如利剑划破岁月的铁幕,放万千光明?是什么,似巨铎唤醒沉睡……

  • [原创] 四月雪 

    听说哈密要下雪,只以为是山上,没想到市区也会真下雪,未到中午,那阴了一上午的天气竟然变得湿润起来,老公在看电视的当儿往窗外瞅了一眼,说:“下雪了。”女儿纠正说:“是雨。”我也不信是雪,要知道现在是四月底,前两天高温已经回升到快30度了。跑到……

  • 向前一步,退后一步(一)

    我的痛苦自记事以来,我就对中国的大小节日怀有恐惧感。尤其是春节和中秋这两大在世界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节日,更使我在节前恐惧的焦躁不安。一听见喜庆的歌声,心口就会疼痛的厉害。儿时和父母一起生活,住在一座前不见村后不见店的偏僻山冲。父亲同母亲文……

  • 那些长在心中的树(二)

    文/堂珂3、香椿树香椿树是上帝赐给人间的一炷香。据说我们现在烧的香大多是檀木做的,因为檀木天生就是一种香料。檀木的香清幽,绵长,让人心智宁静。而香椿芽的香馥郁,浓烈,厚重,嗅一嗅,有一种喘不上气来的窒息感和爆炸感。一看到山东台的《生活帮》报……

  • 巴河行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4 编辑

    -------四月27至28日,有幸参加了达州文化发展研究会、达州市作家协会开展的“中华巴渠文化千里行--走进巴河流域.石桥.江陵古镇”大型采风活动。两……

  • 我与“文竹”

    我与“文竹”  文竹,纤小细致,一年四季常绿,多么潇洒飘逸。我喜欢文竹,就连我的博客和QQ都以“林海文竹”命名。我家有两盆文竹。提起这两盆文竹,还有两段来历呢。其中一小盆呢。记得当初它几乎叶子枯黄,只有一两根稍有绿色,就那么被人漫不经心地丢……

  • 迟到十六年的春节团圆


    迟到十六年的春节团圆1.一直想在农村租一个家过年俗话说年好过节好过日子难过,其实对我来说最难过的最痛苦的还是年。童年对我来说,过年就是挨骂受诅咒的无奈时光。因为我家就我一个女孩,母亲在我一周岁时去逝,父亲怕我受晚娘的罪也一直没有找人。邻居……

  • 废品与彩票

    废品与彩票郝大姐住在四楼,我住在六楼。我们在同一幢楼里。她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头发花白,高个子,身体较瘦。她的老头是一位退休的职工,以前是学校的门卫。郝大姐为人和善,常与我拉家常,说这说那。比如,我女儿高中毕业,她会问,考起了什么地方。……

  • [原创] 如烟往事之五: 马 仔

    如烟往事之五:  马 仔文/吕永红一枚枚心脏形的叶片从寥廓的天际簌簌坠落,橙黄的叶背上规则地排列着血管似的叶脉 ,逼人的清晰。疏林挂斜晖,断雁叫西风,仿佛能听到秋天急促杂沓的足音和窸窣的叹息。秋天真的如期而至。寥落的校门口驶进一辆黑色的小轿……

  • [原创] 寻找之:寻找脚印


    ●寻找脚印
    1人死了是要收回脚印的。很小的时候就听母亲这样说。那时,我就很费神地想,人一生在世间留下了多少脚印,死了都要收回的话,那不累坏了?转而我又想,这肯定不对,人活着都不可能记得留了多少脚印在人世,也记不全哪些地方有自己的脚印,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