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 想说与你听

    我是多么想说与你听,此刻的感受以及眼前的景致。我的内心柔软,幽静,像久未出游的旅者,享受城市之内深藏的另一种安宁。空气潮湿,一个人,静静地走着,便想到了你。有些诧异。在这个城市生活十几年了,几乎每个角落都曾经留下过我的身影。而我突兀地进入这……

  • 窗前的石斛兰

    窗前的石斛兰文友相思子送我一盆石斛兰,虽不算名贵,但我很中意。古朴的紫砂盆内、铺面的白矾石中钻出几株竹节样的苗来,几片小小的绿叶烘托出生命的本谛,据说培养得法,也能开花。我的石斛兰长势不错,估计要开花尚有时日,于是就百度看看石斛兰的介绍。在……

  • 剪碎的影子      

    一直坐着,窗户半开半合,初夏的阳光洁净而明亮,似一条耀眼的光带斜穿进来。老看着,便发现了它原来也有很多不稳定的一面,比如风一但探进头来,这条光带便会摇摆不定,犹如一条被季节扭曲的河流,我无意涉足,也不想费力的揣测它的源头,就这样安静的坐着。……

  • 走在故乡的路上

    走在故乡的路上——王建荣车子向山脚下驶去。天蒙蒙亮,我们便驱车前往那个与我一生都无法没有牵挂的土地。入冬的道路上一片苍茫,两边的耕地过了一年的收获,终于又休息下来,准备着来年的播种。干瘪的白杨树的枝丫胡乱的伸向天空,张牙舞爪,似乎又是那么本……

  • 我的双亲

    我的双亲杨 湛母亲我怀念的羽翼常常翱翔在母亲那片晶洁的天宇里。我的人生记忆,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那个饥馑的岁月,金色的南瓜汤就是我的童年。那时候,母亲和我每顿可以在生产队的食堂里打到一小碗清水南瓜汤和巴掌大的一块麦面饼。对我来说,麦面饼就是……

  • [原创] 声音

    声音记忆都过去了,在我注视中,一点点地散去,拖着一条忽明忽暗的影子。像从夜空中闪过的星光尾巴。我听不到任何响声。风好像在下沉,树木静止在这样下沉中,缓慢地带动我的身体。也许,一直这样下去,我就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有时,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发……

  • 我是佛前一朵青莲

    子夜,松涛鸣涧,寒星望月,一树菩提静锁满院清秋。山门残破不堪,石阶涂漫经年绿苔,蒲团下的那些碎屑,如同随水逝去的日子,被清风一片一片的吹散,一次又一次的打开。阴仄的千年古寺,冰冷的烛台,淡蓝色的烟霭和潮湿如露的钟鸣萦绕于佛的周围。莲台座座,……

  • [原创] 满眼春色醉黄花

    满眼春色醉黄花北方的三月,山峦雾绕,青枝抽芽,小草泛绿。微风拂来,清凉湿润的感觉阵阵柔心,使人不禁有了春情萌动,有了尽快摆脱寒冷、寂寞和单调的季节,换上轻装,如燕子翩翩而飞的欲望。潺潺的溪水漫透枯草覆盖的河谷在鹅卵石间流淌出清澈和明快;一窝……

  • [原创] 写 给 女 儿


    写 给 女儿女儿又哭了,在这个冬风阵阵的夜晚。她是由于白天贪玩没有好好吃饭,在深夜饿醒了。宝贝,你的哭声让爸爸不由地想起了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农历2005年腊月,那是一个很冷的季节,上天赐给了我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我起名叫雨儿。正当我暗自高……

  • [分享] 星座下:谁的城市?谁的乡村?

    星座下:谁的城市?谁的乡村?跟故乡的月亮一同出发天很蓝,是那种幽深诡秘的墨蓝。如果做一个比喻,那晚的天就像一口古井,我坐在井边,透过迷茫的时空,看着一弯清冷的月牙,在蓝色的水中幻灭或者沉浮。村里的人都已睡去,所有的声音被暗夜稀释,变幻成水雾……

  • 买一束鲜花回家

    木祥正月十五,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棒棒会”。我曾多次一个人走进这个有趣的会场,赶会期间,丽江的街道上摆满了鲜花、犁杖,锄把,篾器,陶罐……街道上的一切,都与树木与花儿和土陶有关。有一种感觉,纳西这个民族,他们的思维方式,总是与木质和花有关。……

  • 冬二爷


    冬二爷
    文/沈茂昀冬二爷不姓“冬”。冬二爷姓什么,我至今也不清楚。我认识冬二爷时,他大概五、六十岁的样子。长脸,清瘦,颧骨突出,下巴尖,有两颗暴牙,头戴一顶瓜皮帽,身穿青布衫,后腰上总是捆着一个刀匣子,别着一把亮晃晃的砍柴刀。这就是冬二爷……

  • [原创] 鸟儿在黄昏和黎明的吟唱

    不是梦呓,是真实的鸟鸣,每天黄昏和黎明,总会在我书斋的窗外唱响。每当听到悦耳的鸟鸣,我就离开电脑,走到窗前,静静地倾听这些自然生灵的吟唱。我的书房窗外是一幢钢混结构的三层建筑楼顶,建造年代已经比较长了,为了隔热,上面盖了一层薄薄的水泥预制板……

  • 小城诊所医生


    小城故事系列篇 小城诊所医生候医生认识候医生很久了。大概在我们搬到大闸路附近单位家属院之后,来回上班路过他的小诊所。每次见到诊所门前,患者熙攘,也仅仅是偶尔瞟一眼招牌。我们所住这一带,有些偏僻,以前隶属于蔬菜乡,这个候医生该是大家常说的乡……